孩子出现发烧、咳嗽、挠耳朵,一定当心急性中耳炎
来源: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
相信不少儿科医生都接诊过这样的孩子:婴幼儿以发热、咳嗽等症状起病,继而出现哭闹、易激惹等情况,会说话的孩子会说头痛、耳朵痛,不太会表达的孩子会出现挠耳朵、拽耳朵等动作。往往直至家长发现孩子耳朵流水了,才带孩子来看病。
急性中耳炎(AOM)是儿童中常见的疾病之一,3 岁以下的儿童中,至少 60% 经历过至少一次急性中耳炎发作,约 24% 的儿童出现 3 次或以上发作。
发病的高峰期年龄为 1 ~ 2 岁,冬春季节是发病的高发期,而且与上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关系。男孩多于女孩,与空气温度及湿度呈负相关,即温度及湿度较高时,中耳炎的发病率较低。
儿童急性中耳炎是指细菌和(或)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,通常继发于普通感冒,在 48 h 内发病,病程不超过 12 周。
1. 咽鼓管结构,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的短、宽、平,鼻咽部感染易逆行至中耳。
2. 小儿的咽鼓管肌肉薄弱,收缩力差,加之咽鼓管软骨弹性差,管壁易发生坍陷,致管腔狭窄或闭塞。
3. 腺样体肥大,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可压迫、堵塞咽鼓管咽口,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腺样体炎也是一个感染灶,可引起咽鼓管的逆行感染。
根据病情中耳炎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(也叫急性分泌性中耳炎)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。特点如下
诊断必须同时具备以下 3 个要素:急性发作症状;鼓膜炎症征象;中耳积液。
急性发作的症状:(前 48 小时)出现中耳炎症相关症状,如耳痛、摸耳、烦躁、发热、睡眠障碍和食欲不振;
中耳积液:骨膜外凸,骨膜标志消失,继发性耳漏或自发性穿孔。
A:中耳积液,鼓膜外突;B:中耳积脓,可见气液平面;
抗菌治疗:急性中耳炎的病原体,以肺炎链球菌多见,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、卡他莫拉菌等。
对于近期未接受过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、未合并化脓性结膜炎以及无复发性 AOM 病史的患儿,建议首选阿莫西林。近期接受过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、合并化脓性结膜炎或有复发性 AOM 病史的患儿,建议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。
2 岁以下患儿建议疗程为十日,2 岁及以上患儿建议疗程五至七日。
止痛:建议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止痛。对于 ≥ 2 岁的儿童,没有鼓膜穿孔时,可以局部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制剂。
1. 减少上呼吸道感染,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、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、流感疫苗,是有效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手段。美国推广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之后,婴幼儿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。
2. 正确的喂奶方式,不要在婴儿平躺时喂奶,应将头抬高些,并随时擦掉流出来的奶。
3. 及时清理鼻腔内的分泌物:对于婴幼儿可用小棉签轻轻擦拭鼻腔。
4. 正确的擤鼻方式:不能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(强行用力擤鼻),以免涕液后窜,进入咽鼓管。
5. 创造无烟环境:因为香烟会刺激鼻腔通道和中耳腔的内膜,进而干扰耳咽管的正常活动。
6. 游泳时应注意:泳池水应保证清洁,若有水流入耳朵,用干净棉签擦干。
7. 警惕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早期信号:婴幼儿不明原因的不断摇头,抓耳,较大儿童自诉耳内轻痛、胀满感等。